【阿里巴巴農業】世界經濟“寒流”來襲,已經對我國的外向型企業產生較大影響。
 在廣州、東莞、佛山等多個城市,企業正面臨訂單轉移、匯率波動、摩擦加劇、成本增加等難題。
 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,珠三角的外向型企業試圖在夾縫中尋找新的商機。
 外貿形勢堪比金融危機時期
 11月中旬,東莞一家服裝加工廠的負責人介紹,訂單轉移已經成為企業的嚴峻考驗。
 這位負責人說,今年前十個月,公司銷售總額同比下降三四成。以往一張訂單會有三四萬件,現在五六千件,少的只有一千多件。由于勞動力、土地成本較低,而且語言相通,外商將簡單款式衣服的訂單都轉移到印度、孟加拉等國家。
 訂單縮水只是外貿企業面臨困境的一個側面。在調研中發現,不同的外貿企業由于成本結構、產品類型的不同,而在困境的感受各有不同。在紡織、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業,對勞動力短缺的痛楚感同身受;在主打歐美市場的陶瓷、玩具、L E D產業,受匯率、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最大;在資本密集型的機械制造產業的中下游,則最先感受到資金緊縮的壓力。
 上述服裝公司的負責人就對勞動力短缺的現狀連連訴苦,“廠里原來有120人,現在70多人,而真正 坐 定 在 車 位 上 的20多 個 人 , 很 多 人 選 擇 當 臨 時工。原來介紹一個人進來做半年,可以拿到一兩百元的 介 紹 費 , 現 在 出 臺 新 措 施 , 介 紹 費 已 經 提 高 到1000元,但還是招不夠人。希望春節過后能夠通過老員工帶回更多的人手。”
 佛山市一家電子公司L E D事業部經理則告訴記者,人民幣升值是吞噬企業利潤的“殺手”。今年以來為此拒絕了一半左右的訂單。
 這 位 負 責 人 說 : “ 之 前 企 業 出 口 占 總 產 值 的40 %, 今 年 這 個 數 字 不 到10 %。 人 民 幣 一 直 在 升值,而外商卻還堅持原來的價格。目前L E D行業的純利潤在10%左右,匯率波動這一項要吞噬我們大半的利潤。”
 今年以來,歐美對陶瓷、玩具等行業紛紛筑起技術和環保壁壘。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表示,歐盟此前對我國瓷磚作出反傾銷終裁,征收長達5年的69 .7%的懲罰性關稅。受此影響,預計 今 年 佛 山 陶 瓷 出 口 歐 盟 將 下 降5 0 %。 更 嚴 重 的是,該仲裁已經在阿根廷、秘魯等國引發效仿。
 “今年的外貿形勢不亞于2008年金融危機。”多位企業負責人說。
 國內原材料、勞動力成本上升、融資成本增加等因素,同樣波及外向型企業。一項調查顯示,62 .5%的 企 業 反 映 原 材 料 價 格 較 去 年 上 升1 5 %- 3 0 %,31 .2%的企業反映原材料價格上漲30%以上。
 業內人士表示,在信貸規模受控的雙重壓力下,銀行資金持續緊張,中小企業總體融資成本隨之提高。為保證盈利目標,銀行采用“以價抵量”形式,相對上年普遍提高了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上浮水平,貸款平均利率由上年同期的基準利率上浮10%提高為基準利率上浮20%-35%。
 在“錢荒”中,即使有雄心拓展的企業也不得不放慢了步伐。
 東莞一家數碼機械公司有關負責人說,公司主動轉型,進軍戰略新興產業,計劃發展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項目,但由于銀行的貸款難以申請,項目動工因此推遲了近半年。
 廣東進出口增速下降
 寒流襲來,企業感受到了冷意。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也反映了這一變化。
 廣東省外經貿廳的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1~10月,廣東全省進出口7473 .7億美元、增長19 .1%。其 中 , 出 口4 3 3 9 .9億 美 元 、 增 長2 0 .5 %; 進 口3133 .8億美元、增長17 .3%。
 “下半年以來,幾乎每個月的進出口增速都比上月下滑一兩個百分點。”廣東省外經貿廳相關負責人說。數據顯示,廣東省進出口總額單月計,7月同比增長13 .9%,8月同比增長12 .7%,9月同比增長8 .3%,10月同比增長7 .8%。
 據廣東省外經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當前外貿面臨以下多重挑戰:一是美歐債務危機導致的信心下滑、經濟放緩,對外需產生直接影響。庫存大量積壓,基本處于“去庫存化”的狀態。例如,某跨國公司已將庫存周期由8個星期調低為6個星期,下調25%。
 二是部分企業無法轉嫁或有效消化成本上升,利潤下降明顯。今年以來,受人民幣升值、工資上漲、原材料漲價等多重因素影響,出口企業成本平均上升10%-20%。另外,當前外貿企業面臨著稅費多、用電難、用地難、融資難等實際困難。據調查,50 .4%的企業利潤率下降,21 .7%的企業基本與2010年同期持平,僅27 .9%的企業利潤率有所上升。
 三是國際貿易保護加劇,直接沖擊部分行業出口。1-9月廣東省共發生貿易摩擦案17起。
 四是部分訂單轉移及部分企業調整產品、市場結構,短期內進出口正經歷轉型“陣痛”。目前,部分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,某著名品牌制鞋公司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從中國變成了越南。
 此外,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,廣東省11月份制造業P MI指數值為49 .06,比上月回落0 .70個百分點,連續第二月處于50這個分界線以下。
 分項指標中,11月份新訂單指數、采購量指數、購進價格指數、從業人員指數在10月份大幅回落之后,又都繼續回落了1 .5個百分點以上。積壓訂單指數和進口訂單指數由前一個月的上升逆轉為回落。
 上述部門認為,這些狀況表明,廣東省制造業總體收縮的趨勢已經比較明顯,且可能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。
 出口企業別辟蹊徑度“嚴冬”
 新興市場成為眾多外向型企業開拓市場新陣地 談起今年9月參加越南胡志明國際建筑建材及家居產品展覽會,佛山市井田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小練還有些興奮,“在展會上,我們的產品銷售一空,而且價格比國內可以高出數倍。東盟的市場潛力非常巨大。”
 佛山市凱西歐燈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育林表示,與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產品在新興市場更容易建立品牌,占領更大市場份額,同時也能夠平衡歐美市場的風險。明年,公司將參加俄羅斯、香港的燈飾展會,與新興市場客商廣泛接觸。
 據廣東省外經貿廳統計,前十月廣東對拉美、中東地區和非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28.5%、32.5%和71%,均高于傳統市場。
 眾多企業在迎戰危機中感受到,產業轉移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,提高企業競爭力,大力開拓內銷市場,才能“剩者為王”。春暉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文穎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說,由于土地、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現在簡單款式的衣服訂單都轉移到印度、孟加拉等國家。只有繼續保持技術熟練、手工精美、設計多樣的優勢,才能在競爭中生存并繼續發展。企業已申請了自主品牌,未來將加大力度開拓國內市場。
 內部挖掘增長潛力
 危中尋機,必須本領過硬。一批外向型企業主動轉型升級,創新技術和管理模式,從內部挖掘增長潛力。
 廣東安懷進出口有限公司2007年著手搭建了一個網上外貿交易平臺。董事長梁錫均表示,通過調查了解到,20%的出口企業不熟悉市場行情,也不知道相關的國家政策,導致在與外商談判中吃虧。網上交易平臺能夠智能化提供信息服務,整合供應鏈,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,讓企業從“內部挖錢”。
 廣東鼎鑫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冬說,企業今年將總部搬到了東莞虎門,這里是中國女裝名鎮,從面輔料生產、印染、設計、成衣加工,這里都有完整的產業鏈條。一個企業的資源有限,但是在產業基地可以整合眾多企業的優勢資源,可以大大降低服裝生產的成本,提高產品的競爭力。
 統計數據證實,廣東進出口商品結構在倒逼下呈現“優化”態勢。機電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同類產品0.3和4.3個百分點,表明隨著產業鏈條向中高端發展,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仍較快增長。
 不少外貿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在經濟寒風中,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主動出擊,在逆市中反向操作,為將來發展做好充足儲備。
 佛山雅士高夫陶瓷董事會主席陳彥斌介紹,該公司正通過加快建設海外生產基地來規避歐盟的關稅壁壘。按照計劃,雅士高夫將并購一家歐洲企業,借此將生產基地落戶歐盟,并在歐盟地區注冊商標。未來該生產基地將承接所有出口歐盟的訂單,占公司總產值的30%。
 主動出擊的不單是雅士高夫,今年廣東對外直接投資呈現井噴式的增長。廣東省外經貿廳的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1-9月,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平均投資額達611萬美元,同比增長70.7%。
 東莞市虎門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敏健說,盡管經濟寒流仍在持續,但是我們也要看到,中國13億人口的大市場是企業的堅強后盾。
 以服裝為例,2010年全國的銷售總額還有所上升,這說明國內消費市場還有不少潛力可挖。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中,政府搭好發展平臺,發揮引導作用,如虎門連續舉辦16屆服裝交易會,成功推出了34個服裝品牌。
 “強身健體”學會“冬泳”
 多位外向型企業負責人表示,歐美經濟形勢好轉也許還要等上三五年,冬天不會那么快過去。明年經濟領域最大的不確定性仍在于外貿形勢,他們需要“強身健體”學會“冬泳”,才能熬過去迎接春天。
 他們呼吁,在國內外經濟不穩定的環境中,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支持外向型企業轉型升級,為企業發展吃上一顆“定心丸”。
 ———抱成團,齊對外,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應對貿易壁壘。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表示,當前歐盟及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,企業個體的聲音是微弱的,需要政府挺身而出。建議有關部門積極聲援企業的抗辯,并采取有效措施反制。
 ———金融新,護航行,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提供資金支持。有企業負責人認為,內資銀行在海外特別是新興市場網點較少,缺乏海外客戶的信用資料,難以提供金融租賃服務,這對機械設備類產品的出口是一大瓶頸。建議加快相關金融工具的開發,讓金融服務的發展跟上企業經貿活動的需求。
 廣東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說,今年以來,廣東銀行業著力提高信貸投放效能,重點將貸款投向廣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,同時大部分新增的貸款資源投向了需求緊迫的中小企業。截至10月末,轄內小企業貸款余額7753.76億元,同比增長48.98%,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6.52個百分點。
 ———練“冬泳”,增實力,企業善于危中尋機贏得發展空間。廣東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說,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,有利于我們引進高端技術和人才,承接高端生產要素與產業活動。雖然美歐等傳統市場外需低迷,但新興市場的開拓可部分彌補傳統市場進出口的不足。如果把握得好,外向型企業可以在挑戰和機遇中再次贏得新的發展。
 危中尋機,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。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說,冬天來了如果身體不壯,很容易傷風感冒。別人在傷風感冒的時候,我們要練好“冬泳”。當前是我們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,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好時機。
 第一現場
 企業冰火兩重天:有的關停 有的招不夠人
 在東莞一家針織服裝廠的車間里,從模板設計,到布料裁剪,再到織機縫紉,近百名工人在埋頭忙碌著。但在工廠轉角處,有幾十臺織機安靜地站著。 “工廠鼎盛時,有兩百名工人,去年開始訂單不夠,人手削減了一半。這批織機還不知道怎么處理呢。”企業創辦人韓老板一聲嘆息。
 他的鬢角有些白發,也給人一種低調、樸實,但精力充沛的感覺。
 這家東莞企業主接意大利市場訂單進行貼牌生產,其遭遇,是我國外貿遭遇“內外夾擊”的例證:外需萎靡導致訂單減少,于是裁撤人力,機器空閑出來;加上原材料、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內部因素,企業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勒緊。
 一邊有企業因為訂單不足而閑置機器令其“吃灰”;另一邊,也有企業因為人手不足而發愁。
 在東莞另一家服裝企業春暉時裝,設計師正在電腦前老練地描繪各類圖案,辦公室的一側,多種款式的女裝整齊排列在一起。春季服裝發布會的標語顯眼地掛在車間門口。
 據企業負責人蔣文穎介紹,東莞工廠產品之前完全外銷,現在開始與國內品牌合作,內銷開始占據銷量一成,市場反響還不錯。
 但在事業轉型階段,蔣文穎開始操心人手問題,“現在企業最大的煩惱是工人不夠,原來介紹一個人進來做半年,可以拿到一兩百元的介紹費,現在出臺新政策,介紹費已經提高到1000元,但還是招不夠人。希望春節過后能夠通過老員工帶回更多的人手。”
 眾多企業負責人形成了共識,這個冬天有點冷。有人選擇了離去。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近期在東莞一些產業聚集鎮調研發現,一些微型小廠由于難以接到大廠轉包的訂單,紛紛關停,廠房空置率提高。
 韓老板說,自己都吃不飽,外發的訂單也少了許多,原來有合作關系的小廠六七十家,已經倒了七八家。
 在大朗鎮的佛新村,一些小廠的門口還貼著招工啟事,但已經大門緊鎖,人去樓空。
 全球經濟寒風呼嘯而來,及時轉型的外貿企業,在寒風中走得更從容。
 有實力底子的外貿企業,各顯神通,搶占競爭先機。針對人手不足問題,一些外貿企業開始采購機械設備以替代人工。位于佛山南海的一家機械設備制造企業,依靠數碼皮革切割機設備,支撐鞋業企業轉型升級,賺得盆滿缽滿。
 也有企業選擇了逆流而上。11月中旬,東莞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正在加大投資裝修辦公樓,把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面板掛在外墻上。
 “通過自用,我們想告訴客戶太陽能面板的優越性能,這樣更有說服力。這個產品有自主知識產權,技術附加值高,企業毛利保持在30%以上。”該公司數碼副總經理孫滿龍說。
 事實上,珠三角有一批像宏威數碼一樣的企業,主動改變傳統老路,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提高產品競爭力,在經濟寒流中,猶如一支支寒梅,凌冬綻放。
 在經濟寒冬中,企業優勝劣汰,有些殘酷,但并不全是一件壞事。
 在廣州、東莞、佛山等多個城市,企業正面臨訂單轉移、匯率波動、摩擦加劇、成本增加等難題。
 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,珠三角的外向型企業試圖在夾縫中尋找新的商機。
 外貿形勢堪比金融危機時期
 11月中旬,東莞一家服裝加工廠的負責人介紹,訂單轉移已經成為企業的嚴峻考驗。
 這位負責人說,今年前十個月,公司銷售總額同比下降三四成。以往一張訂單會有三四萬件,現在五六千件,少的只有一千多件。由于勞動力、土地成本較低,而且語言相通,外商將簡單款式衣服的訂單都轉移到印度、孟加拉等國家。
 訂單縮水只是外貿企業面臨困境的一個側面。在調研中發現,不同的外貿企業由于成本結構、產品類型的不同,而在困境的感受各有不同。在紡織、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業,對勞動力短缺的痛楚感同身受;在主打歐美市場的陶瓷、玩具、L E D產業,受匯率、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最大;在資本密集型的機械制造產業的中下游,則最先感受到資金緊縮的壓力。
 上述服裝公司的負責人就對勞動力短缺的現狀連連訴苦,“廠里原來有120人,現在70多人,而真正 坐 定 在 車 位 上 的20多 個 人 , 很 多 人 選 擇 當 臨 時工。原來介紹一個人進來做半年,可以拿到一兩百元的 介 紹 費 , 現 在 出 臺 新 措 施 , 介 紹 費 已 經 提 高 到1000元,但還是招不夠人。希望春節過后能夠通過老員工帶回更多的人手。”
 佛山市一家電子公司L E D事業部經理則告訴記者,人民幣升值是吞噬企業利潤的“殺手”。今年以來為此拒絕了一半左右的訂單。
 這 位 負 責 人 說 : “ 之 前 企 業 出 口 占 總 產 值 的40 %, 今 年 這 個 數 字 不 到10 %。 人 民 幣 一 直 在 升值,而外商卻還堅持原來的價格。目前L E D行業的純利潤在10%左右,匯率波動這一項要吞噬我們大半的利潤。”
 今年以來,歐美對陶瓷、玩具等行業紛紛筑起技術和環保壁壘。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表示,歐盟此前對我國瓷磚作出反傾銷終裁,征收長達5年的69 .7%的懲罰性關稅。受此影響,預計 今 年 佛 山 陶 瓷 出 口 歐 盟 將 下 降5 0 %。 更 嚴 重 的是,該仲裁已經在阿根廷、秘魯等國引發效仿。
 “今年的外貿形勢不亞于2008年金融危機。”多位企業負責人說。
 國內原材料、勞動力成本上升、融資成本增加等因素,同樣波及外向型企業。一項調查顯示,62 .5%的 企 業 反 映 原 材 料 價 格 較 去 年 上 升1 5 %- 3 0 %,31 .2%的企業反映原材料價格上漲30%以上。
 業內人士表示,在信貸規模受控的雙重壓力下,銀行資金持續緊張,中小企業總體融資成本隨之提高。為保證盈利目標,銀行采用“以價抵量”形式,相對上年普遍提高了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上浮水平,貸款平均利率由上年同期的基準利率上浮10%提高為基準利率上浮20%-35%。
 在“錢荒”中,即使有雄心拓展的企業也不得不放慢了步伐。
 東莞一家數碼機械公司有關負責人說,公司主動轉型,進軍戰略新興產業,計劃發展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項目,但由于銀行的貸款難以申請,項目動工因此推遲了近半年。
 廣東進出口增速下降
 寒流襲來,企業感受到了冷意。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也反映了這一變化。
 廣東省外經貿廳的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1~10月,廣東全省進出口7473 .7億美元、增長19 .1%。其 中 , 出 口4 3 3 9 .9億 美 元 、 增 長2 0 .5 %; 進 口3133 .8億美元、增長17 .3%。
 “下半年以來,幾乎每個月的進出口增速都比上月下滑一兩個百分點。”廣東省外經貿廳相關負責人說。數據顯示,廣東省進出口總額單月計,7月同比增長13 .9%,8月同比增長12 .7%,9月同比增長8 .3%,10月同比增長7 .8%。
 據廣東省外經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當前外貿面臨以下多重挑戰:一是美歐債務危機導致的信心下滑、經濟放緩,對外需產生直接影響。庫存大量積壓,基本處于“去庫存化”的狀態。例如,某跨國公司已將庫存周期由8個星期調低為6個星期,下調25%。
 二是部分企業無法轉嫁或有效消化成本上升,利潤下降明顯。今年以來,受人民幣升值、工資上漲、原材料漲價等多重因素影響,出口企業成本平均上升10%-20%。另外,當前外貿企業面臨著稅費多、用電難、用地難、融資難等實際困難。據調查,50 .4%的企業利潤率下降,21 .7%的企業基本與2010年同期持平,僅27 .9%的企業利潤率有所上升。
 三是國際貿易保護加劇,直接沖擊部分行業出口。1-9月廣東省共發生貿易摩擦案17起。
 四是部分訂單轉移及部分企業調整產品、市場結構,短期內進出口正經歷轉型“陣痛”。目前,部分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,某著名品牌制鞋公司的全球最大生產基地從中國變成了越南。
 此外,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,廣東省11月份制造業P MI指數值為49 .06,比上月回落0 .70個百分點,連續第二月處于50這個分界線以下。
 分項指標中,11月份新訂單指數、采購量指數、購進價格指數、從業人員指數在10月份大幅回落之后,又都繼續回落了1 .5個百分點以上。積壓訂單指數和進口訂單指數由前一個月的上升逆轉為回落。
 上述部門認為,這些狀況表明,廣東省制造業總體收縮的趨勢已經比較明顯,且可能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。
 出口企業別辟蹊徑度“嚴冬”
 新興市場成為眾多外向型企業開拓市場新陣地 談起今年9月參加越南胡志明國際建筑建材及家居產品展覽會,佛山市井田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小練還有些興奮,“在展會上,我們的產品銷售一空,而且價格比國內可以高出數倍。東盟的市場潛力非常巨大。”
 佛山市凱西歐燈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育林表示,與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產品在新興市場更容易建立品牌,占領更大市場份額,同時也能夠平衡歐美市場的風險。明年,公司將參加俄羅斯、香港的燈飾展會,與新興市場客商廣泛接觸。
 據廣東省外經貿廳統計,前十月廣東對拉美、中東地區和非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28.5%、32.5%和71%,均高于傳統市場。
 眾多企業在迎戰危機中感受到,產業轉移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,提高企業競爭力,大力開拓內銷市場,才能“剩者為王”。春暉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文穎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說,由于土地、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現在簡單款式的衣服訂單都轉移到印度、孟加拉等國家。只有繼續保持技術熟練、手工精美、設計多樣的優勢,才能在競爭中生存并繼續發展。企業已申請了自主品牌,未來將加大力度開拓國內市場。
 內部挖掘增長潛力
 危中尋機,必須本領過硬。一批外向型企業主動轉型升級,創新技術和管理模式,從內部挖掘增長潛力。
 廣東安懷進出口有限公司2007年著手搭建了一個網上外貿交易平臺。董事長梁錫均表示,通過調查了解到,20%的出口企業不熟悉市場行情,也不知道相關的國家政策,導致在與外商談判中吃虧。網上交易平臺能夠智能化提供信息服務,整合供應鏈,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,讓企業從“內部挖錢”。
 廣東鼎鑫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冬說,企業今年將總部搬到了東莞虎門,這里是中國女裝名鎮,從面輔料生產、印染、設計、成衣加工,這里都有完整的產業鏈條。一個企業的資源有限,但是在產業基地可以整合眾多企業的優勢資源,可以大大降低服裝生產的成本,提高產品的競爭力。
 統計數據證實,廣東進出口商品結構在倒逼下呈現“優化”態勢。機電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同類產品0.3和4.3個百分點,表明隨著產業鏈條向中高端發展,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仍較快增長。
 不少外貿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在經濟寒風中,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主動出擊,在逆市中反向操作,為將來發展做好充足儲備。
 佛山雅士高夫陶瓷董事會主席陳彥斌介紹,該公司正通過加快建設海外生產基地來規避歐盟的關稅壁壘。按照計劃,雅士高夫將并購一家歐洲企業,借此將生產基地落戶歐盟,并在歐盟地區注冊商標。未來該生產基地將承接所有出口歐盟的訂單,占公司總產值的30%。
 主動出擊的不單是雅士高夫,今年廣東對外直接投資呈現井噴式的增長。廣東省外經貿廳的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1-9月,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平均投資額達611萬美元,同比增長70.7%。
 東莞市虎門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敏健說,盡管經濟寒流仍在持續,但是我們也要看到,中國13億人口的大市場是企業的堅強后盾。
 以服裝為例,2010年全國的銷售總額還有所上升,這說明國內消費市場還有不少潛力可挖。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中,政府搭好發展平臺,發揮引導作用,如虎門連續舉辦16屆服裝交易會,成功推出了34個服裝品牌。
 “強身健體”學會“冬泳”
 多位外向型企業負責人表示,歐美經濟形勢好轉也許還要等上三五年,冬天不會那么快過去。明年經濟領域最大的不確定性仍在于外貿形勢,他們需要“強身健體”學會“冬泳”,才能熬過去迎接春天。
 他們呼吁,在國內外經濟不穩定的環境中,有關部門出臺政策支持外向型企業轉型升級,為企業發展吃上一顆“定心丸”。
 ———抱成團,齊對外,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應對貿易壁壘。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表示,當前歐盟及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,企業個體的聲音是微弱的,需要政府挺身而出。建議有關部門積極聲援企業的抗辯,并采取有效措施反制。
 ———金融新,護航行,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提供資金支持。有企業負責人認為,內資銀行在海外特別是新興市場網點較少,缺乏海外客戶的信用資料,難以提供金融租賃服務,這對機械設備類產品的出口是一大瓶頸。建議加快相關金融工具的開發,讓金融服務的發展跟上企業經貿活動的需求。
 廣東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說,今年以來,廣東銀行業著力提高信貸投放效能,重點將貸款投向廣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,同時大部分新增的貸款資源投向了需求緊迫的中小企業。截至10月末,轄內小企業貸款余額7753.76億元,同比增長48.98%,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6.52個百分點。
 ———練“冬泳”,增實力,企業善于危中尋機贏得發展空間。廣東省外經貿廳有關負責人說,全球產業轉移的趨勢,有利于我們引進高端技術和人才,承接高端生產要素與產業活動。雖然美歐等傳統市場外需低迷,但新興市場的開拓可部分彌補傳統市場進出口的不足。如果把握得好,外向型企業可以在挑戰和機遇中再次贏得新的發展。
 危中尋機,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。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說,冬天來了如果身體不壯,很容易傷風感冒。別人在傷風感冒的時候,我們要練好“冬泳”。當前是我們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,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好時機。
 第一現場
 企業冰火兩重天:有的關停 有的招不夠人
 在東莞一家針織服裝廠的車間里,從模板設計,到布料裁剪,再到織機縫紉,近百名工人在埋頭忙碌著。但在工廠轉角處,有幾十臺織機安靜地站著。 “工廠鼎盛時,有兩百名工人,去年開始訂單不夠,人手削減了一半。這批織機還不知道怎么處理呢。”企業創辦人韓老板一聲嘆息。
 他的鬢角有些白發,也給人一種低調、樸實,但精力充沛的感覺。
 這家東莞企業主接意大利市場訂單進行貼牌生產,其遭遇,是我國外貿遭遇“內外夾擊”的例證:外需萎靡導致訂單減少,于是裁撤人力,機器空閑出來;加上原材料、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內部因素,企業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勒緊。
 一邊有企業因為訂單不足而閑置機器令其“吃灰”;另一邊,也有企業因為人手不足而發愁。
 在東莞另一家服裝企業春暉時裝,設計師正在電腦前老練地描繪各類圖案,辦公室的一側,多種款式的女裝整齊排列在一起。春季服裝發布會的標語顯眼地掛在車間門口。
 據企業負責人蔣文穎介紹,東莞工廠產品之前完全外銷,現在開始與國內品牌合作,內銷開始占據銷量一成,市場反響還不錯。
 但在事業轉型階段,蔣文穎開始操心人手問題,“現在企業最大的煩惱是工人不夠,原來介紹一個人進來做半年,可以拿到一兩百元的介紹費,現在出臺新政策,介紹費已經提高到1000元,但還是招不夠人。希望春節過后能夠通過老員工帶回更多的人手。”
 眾多企業負責人形成了共識,這個冬天有點冷。有人選擇了離去。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近期在東莞一些產業聚集鎮調研發現,一些微型小廠由于難以接到大廠轉包的訂單,紛紛關停,廠房空置率提高。
 韓老板說,自己都吃不飽,外發的訂單也少了許多,原來有合作關系的小廠六七十家,已經倒了七八家。
 在大朗鎮的佛新村,一些小廠的門口還貼著招工啟事,但已經大門緊鎖,人去樓空。
 全球經濟寒風呼嘯而來,及時轉型的外貿企業,在寒風中走得更從容。
 有實力底子的外貿企業,各顯神通,搶占競爭先機。針對人手不足問題,一些外貿企業開始采購機械設備以替代人工。位于佛山南海的一家機械設備制造企業,依靠數碼皮革切割機設備,支撐鞋業企業轉型升級,賺得盆滿缽滿。
 也有企業選擇了逆流而上。11月中旬,東莞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正在加大投資裝修辦公樓,把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面板掛在外墻上。
 “通過自用,我們想告訴客戶太陽能面板的優越性能,這樣更有說服力。這個產品有自主知識產權,技術附加值高,企業毛利保持在30%以上。”該公司數碼副總經理孫滿龍說。
 事實上,珠三角有一批像宏威數碼一樣的企業,主動改變傳統老路,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提高產品競爭力,在經濟寒流中,猶如一支支寒梅,凌冬綻放。
 在經濟寒冬中,企業優勝劣汰,有些殘酷,但并不全是一件壞事。


